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公告,宣告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破产。经过半年重整努力,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还是进入破产清算,成为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人中第一家破产清算企业。
据媒体此前报道,今年4月25日,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告称,公司应于2016年4月23日到期兑付的债券“13桂有色PPN002”因公司连续亏损、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未能按期兑付本息,到期应兑付本金5亿元。财新记者获得的法院公告显示,因广西有色及管理人未能在人民法院裁定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重整计划草案,至今也未申请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法院于9月12日宣告终止广西有色重整程序,并宣告公司破产。
截至目前,管理人并未公布清算方案。横生枝节的是,债权人对此次破产重整中管理人角色极为不满,三期违约债券持有人甚至集体向交易商协会投诉管理人不作为,漠视债权人利益。据财新记者3月份获得的一份债务人财务报告,广西有色确认的债权额为145.14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五矿信托、申万宏源、浦发银行等诸多金融机构卷入其中。2015年12月18日,广西有色向南宁中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理由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财新记者表示,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属于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人中第一家走至破产清算的企业。之前债券市场有过破产重整的案例,但破产清算不同于破产重整,是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两个不同的结局。广西有色业务涵盖国有资产运营、矿产资源勘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及科研等领域,是广西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为11.6035亿元。广西有色曾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但在2011年调整为调出类平台。
兑付危机初次暴露
广西有色兑付危机暴露始于2015年6月。当时公司一期中票出现兑付不确定性,但危机随后化解。然而2015年11月5日及2016年2月27日到期兑付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4桂有色PPN003”及“13桂有色PPN001” 又再次陷入兑付危机,并最终先后违约。4月25日,应于4月23日兑付的“13桂有色PPN002”也公告不能兑付。至此,广西有色所有已发行债券均到期。对于难以兑付原因,有接近广西有色的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主要是资金问题。他表示:“由于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进行下行阶段,再加上公司前几年投入的新项目回报率有限,最终导致资金流恶化。”
广西有色2016年2月22日在上海清算所发布的公告称:广西有色由于连续亏损已资不抵债,生产经营基本陷入停顿并面临多起法律诉讼,且主要资产被多家金融机构申请保全或冻结。2015年12月18日,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南宁中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
截至破产重整时,广西有色确实已严重资不抵债。财新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破产重整清查审计后,广西有色资产总额减少为42.86亿元,负债总额则增加至92.9亿元,所有者权益-50.0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16.77%。而在审计前,资产负债率为121.04%。虽有政府每年补贴,但早在2015年之前,广西有色已经连续三年亏损。2012年至2014年,广西有色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229.64亿元、259.42亿元和211.36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5.97亿元、-0.66亿元和-16.25亿元。
破产重整终止宣告破产
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广西有色指定管理人,由清算组担任,成员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维稳办、国资委、财政厅等10多个部门抽调委派。管理人在2016年3月18日举行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宣布;政府要在6个月内解决问题。据财新记者了解,破产重整管理人向100多家单位发出邀请,寻找战略投资人。一位广西有色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最终约有5家企业来到广西有色了解重整意向,并进行调研;但结果未令多方满意,上述意向企业没有提出具体可行方案。
对于广西国资委在其中的角色,一位债权人向财新记者表达了不满。他说,“据我们了解,广西省国资委并未给与战略投资任何细节安排、承诺、方案,导致此等要约邀请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吸引投资人参与投资。”上述债权人对财新记者表示:广西有色管理人曾在今年3月18日及6月8日组织召开了两次债权人会议,但讨论和表决内容多为小规模资产处置,或资产划出、放弃债权等事项,多数也被债权人否决,并未有任何整体的重整方案出台。
至6月23日,6个月破产重整期限已满,重整方案始终未出台。法院方面未于第一时间进行裁定,一直至9月12日才下发公告宣告广西有色破产。根据法律规定,走入破产清算后,公司资产将被依法拍卖,所得按照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破产人所欠税款、普通债权等顺序进行清偿。若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统一顺序要求的,将按比例分配。对于债权人来说,偿还率是目前关注焦点。虽然目前清算方案尚未出台,但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财新记者表示,从过去的经验看,本次破产清算偿还率大概率低于20%。
除这部分债务外,广西有色还需要有限处理职工补偿流程。一位广西有色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按照管理人此前沟通意见,将不会给任何一个职工提供安置,统一走清算补偿流程,按照工作年限乘以破产前12个平均工资计算。这笔费用初步预计达1600万元,涉及约110人。
但职工对上述方案并不满意。一方面,今年年初,广西国资委在并未通过职代会的情况下,单方面给员工普遍降薪50%左右,压低了平均工资。另一方面,破产裁定时间较法律要求时间节点已晚了三个月,不利于补偿计算。广西有色内部人士表示:“目前职工还是比较冷静的,但之后等真正的清算方案下来,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暴露。”
债券持有人投诉管理人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对管理人的态度及做法极不满意。据财新记者了解,三期违约债券持有人联名在8月底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递交投诉函,直指广西有色管理人不作为并漠视债权人利益。
投诉函称:2015年4月后(广西有色前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广西国资委已经成为实际操盘者。而广西南宁法院指定的广西有色破产管理人完全站在当地政府和债务人的立场漠视债券投资者利益,“既不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也不与债券投资者沟通进展,并不真正用力推进广西有色的重整再生”。债权人认为,广西有色关于五矿信托财产保全、浦发银行查冻资产等多个事项均未进行公告。财新记者查阅发现,其最新的公告披露时间为4月25日,此后一直未更新。此外,广西有色处置华锡集团股权也引起了债权人很大的不满,债权人认为存在逃废债嫌疑。
华锡集团属于广西有色旗下优质资产。2014年之前,广西有色持有华锡集团67.2%股权,后向广西交通投资集团转让了17.18%的股权,变为控股50.02%。而在2015年6月14日,广西有色又通过协议转让将25%的股权转让给了同为广西国资委独资企业的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债权人在投诉函中指出:广西有色未公布任何转让细节,有逃废债嫌疑。另一位债权方人士则表示,广西有色与北部湾港务集团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时间正好为中票“12桂有色MTN1”到期日次日,疑为卖股权还债。
广西有色走至破产地步,也着实出乎市场意料。一位市场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事实上,此前对于广西有色破产重整,市场都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之前曾有传言广西国资委要求旗下国企承接广西有色子公司债务及资产。此次广西有色的破产清算,或将对目前债券市场逐渐恢复的信心有所打击。张旭表示:本次涉及的PPN规模较大,广西有色又是自治区国资委直接下属的省级国企,行政级别较高,如果广西有色进入低偿还率的破产清算程序,将再次摧毁债券市场正在逐渐恢复的信心,从而显著扩大信用利差,进一步提高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债券违约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例如,东北特钢违约事件后,辽宁省国企以及民企的债券融资成本均明显高于非辽宁地区。
广西有色事件后,广西自治区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所造成利息支出的增加,很有可能高于本次破产清算所免除的债务总额。此外,债券市场是全国性市场,因此债券违约的影响也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波及至其余省份,使得债券融资成本形成全国性的上升。
2016年9月20日消息:据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广西有色的破产清算方案还在商讨中,并未确定具体实施细节。早在2015年,市场便已对广西有色兑付困难有所预期,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该事件并不会对市场造成超预期影响。作为广西有色较大债权人之一,五矿信托上市会否受影响?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在五矿资本上市报表中已经充分披露了广西有色的风险因素,与监管层已有充分沟通,此事件应该不会对上市产生影响。”
清算偿还率料低于20%
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昨日公告:“因广西有色及管理人未能在人民法院裁定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重整计划草案,至今也未申请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法院于9月12日宣告终止广西有色重整程序,并宣告公司破产。”不少业内人士对清算方案表示担忧,预计偿付率恐不理想。据法律规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公司资产将被依法拍卖,所得按照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破产人所欠税款、普通债权等顺序进行清偿。若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要求的,将按比例分配。
3月份财务报告显示,广西有色确认的债权额为145.14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五矿信托、申万宏源、中信证券等诸多金融机构深陷其中。五矿信托作为广西有色较大债权人之一,牵涉金额达17.72亿元,广西有色破产事件瞬间引发人们对于五矿信托上市的担忧。据相关人士表示:“在五矿资本上市报表中已经充分披露了广西有色的风险因素,与监管层已有充分沟通,此事件应该不会对上市产生影响。”
兑付风险早有预期
”广西有色事件属于存量信用风险,对目前信用市场无太多超预期的影响。”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分析,“在2015年其所发中票勉强兑付的时候,市场便对其定向工具最终兑付不乐观有所预期,尤其是当其遭遇人事巨震、转让旗下子公司股权后,广西有色资产质量与偿付能力更是难以得到保障。”据了解,华锡集团属于广西有色旗下资产。2014年之前,广西有色持有华锡集团67.2%股权,后将17.18%股权转让给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变为控股50.02%。2015年6月14日,广西有色将25%的华锡集团股权协议转让给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
9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法院裁定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公司破产。这家控制矿产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450万吨/年选矿能力的矿企,成为首例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人中破产清算的企业。广西有色破产清算,也揭开了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风险的冰山一角。今年以来,有色、钢铁、煤炭等行业频现违约破产风险。渤海钢铁集团、中钢、云煤化等都曾先后陷入债务风险和破产危机,给企业带来流动性压力。
行业下行中的周期“挤出效应”
“广西有色很有影响力,曾经也谋划上市,但后来因为资产价格暴跌并没有实现。”一位有色金属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旗下所属企业23家,其中全资子公司11家,集团所属三级企业达166家,集国有资产运营、矿产资源勘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等于一身,拥有锡、锌、铅、锑、稀土等多种矿资源。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元走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进入熊市,有色金属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去年一季度,广西有色资产负债率已达94%。公司财务合并报表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为282.86亿元,资产为302.28亿元。到当年4月份,广西有色此前发行的“14桂有色PPN003”、“13桂有色PPN001”和“13桂有色PPN002”均到期未能兑付。据报道,破产重整清查审计后,广西有色资产总额减少为42.86亿元,负债总额则增加至92.9亿元,所有者权益-50.0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16.77%。
“破产对市场冲击明显,反向来看,这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有色行业整体面临压力,从经营数据来看,有些企业严重亏损,有些经营尚可,在下行周期里,高成本企业肯定会先被挤出,广西有色可能是这轮有色企业破产的第一枪。”Wind统计数据显示,108家有色上市公司中,14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2家企业超过90%;有24家企业半年报净利润亏损,4家企业亏损超过1亿元。
债转股或拯救违约企业
从去年底以来,钢铁有色行业几乎成了破产违约重灾区,背后共因是产能结构性过剩、企业长期低效落后运行。去年10月,“10中钢债”实质性违约,成为首家发生债券违约的钢铁央企。今年3月27日,东北特钢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CP001”未能按期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债券违约、进入破产重组成了这些风险企业的“常规剧本”,而高资产负债率是其共同特征。近几年来,东北特钢资产负债率一直高达85%左右,短期债务占比近70%。不过,今年以来行业高企的负债率已经有所缓解。中债资信统计数据显示,钢铁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由3月66.7%下降近1个百分点至7月的65.8%,有色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也呈现下滑态势,由2016年3月64.6%的高点下降1.4%至7月的63.2%。
“受近期企业经营改善的有利影响,今年3至7月钢铁和有色行业的整体负债水平均出现好转,但从历史上看仍处于较高水平。”中债资信工商企业专业信评委主任姜克向记者表示。先后曝出违约事件也给钢铁有色企业带来融资压力。姜克说:“尽管企业盈利有所改善,但在高杠杆水平下内部流动性仍然偏紧;由于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经营前景较不确定,银行、债券市场等外部融资环境也较为恶劣。”
目前,陷入破产风险的中钢集团、渤海钢铁等重整方案陆续出炉。国企债券违约处置主要分为三种:第一,企业实施债务重组,包括债转股、债务延期等方式;第二,实施破产清算;第三,企业通过抵押资产、担保、借债等方式再融资。具体来看,近期方案获批的中钢集团成为此轮市场化债转股的首家国企。“从对经济的影响来看,债转股对于经济的冲击小于企业的破产清算。破产清算对经济的冲击较大,从政府角度而言,更倾向于对企业实施债转股。”姜克指出。
统计数据显示,有财产担保的债权较股权具有更高的清偿率,同时债务重组方式下债权人债务得到清偿率较破产清算方式更高。在上市公司样本中,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平均清偿率为71.07%,显著高于股票的清偿率。包括债转股在内的债务重组的平均清偿率为30.02%,而破产清算的普通债权平均清偿率仅为14.01%。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